教务教学

 首页 > 教务教学 > 教学结构与组织

如果说课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实体。那么如何使之与系内日常各项教学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级教学管理体系。

2004年,电机系成立教学顾问委员会,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我系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把脉。2005年电机系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督导组的工作重点是对系内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参与教学各项工作的决策咨询。2006年电机系课组的成立。电机系教学管理体系结构如图,不难看出,改革后的电机系的教学管理体系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线性、一元化、“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构建了矩阵式、多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层次化结构

电机系教学管理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最上端是由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组成的第一方阵,主要负责对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等教学工作的评估与决策。主管教学副主任、教学督导组、研究生教学、本科生教学办公室作为系教学工作的主要日常管理中心组成了第二个功能块,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督导、协调。体系结构的第三个功能块则是由课组、研究所共同组成,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细节管理

矩阵式管理

研究所和课组构成的矩阵结构是整个管理体系结构的基层组织,是整个管理体系结构的根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矩阵结构中,纵向是根据课程划分的课组,横向是传统管理体系结构中的研究所。课组主要围绕教学环节的核心——课程的管理和建设开展工作。既相互配合又分工明确。研究所则主要负责集中型功能模块、与科学研究相关的教学工作,如: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毕业生答辩、本校推研工作、SRT等。各研究所与各课组间的人员交叉,担负双重职能。但二者的职能没有交集,这样就可以从组织上保证不同管理实体的人员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由研究所和课组组成的矩阵结构既保证了基层管理组织的稳固性,又实现了基层教学工作的二元化管理。两个基层的教学管理实体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也从管理组织上保证了研究型大学所要求的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互相推动。

课组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电机系的教学管理体系结构,使电机系基本形成了目标统一、职责明确、多种结构相结合的科学、稳定、平衡的教学管理体系,增强了教学管理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提高了教学管理能力,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